大学生群体社会阅历较浅,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容易轻信他人,同时消费水平也在逐年增高,消费需求的膨胀也随之而来,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同学们一定要提高校园防诈骗意识,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校内常见的诈骗案例,让我们一起警钟长鸣!
“注销校园贷”诈骗
“校园贷”是主要面向大学生群体的一项借贷业务,其初衷主要是为家境贫寒的学生提供贷款完成学业,或是为解决在校生创新创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但是,由于当前“校园贷”市场存在办理贷款业务门槛低、经营者资质参差不齐、身份审核形同虚设、合同信息不透明、风险提示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一些不法借贷机构将“校园贷”变成了“校园害”,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教育部和银监会、人力资源部联合印发了规范校园贷管理的文件,明确取缔校园贷款这个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由于国家加大了对不良“校园贷”的整治力度,一些不法机构为了逃避监管部门的查处,进行改头换面,升级成为“注销校园贷”诈骗。
“注销校园贷”诈骗手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针对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有贷款记录的,骗子会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二是针对无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无贷款记录的,骗子则称“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需要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由于骗子能够准确说出对方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学校名称,甚至消费记录等隐私信息,容易让学生放松警惕,有的骗子还主动将自己的身份证件、工牌等信息向学生展示以获取信任,导致学生最终将从网贷平台提现的借款全部转入骗子提供的名为“清查账户”,实为骗子的个人账户中。
介绍勤工助学诈骗
诈骗分子往往在邻近学校周边地区。设立职业中介场所,将求职的学生介绍到骗子自行设立的所谓“用人单位”勤工助学,“用人单位”假意录用,要求学生交纳一定的“建档费”、“工作卡工本费”、“保证金”、“押金”等,“就业单位”多分配给大学生繁重的推销市场,调查等任务,之后以工作不达要求为由拒付工资或以“保证金”抵消处罚等。“用人单位”临时租用几间房为“公司”,一旦败露,即作鸟兽散。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由进行诈骗
诈骗分子多冒充教育部门,民政部门或某慈善机构工作人员,电话或短信学生家长或学生本人,说有一笔捐助款因为什么原因无法到账,需要核对身份,银行卡号等详细信息,结果在不知不觉的引导操作下使学生卡内的钱被转走。
代购诈骗
诈骗分子以代购低价物品为借口进行诈骗。诈骗分子寻找机会与人接近,谎称“有关系”,“有路子”可以买到价格较低的手机,电脑,限量球鞋,名牌奢侈品等物品,使受害人将钱交给他代购,骗取他人财物。
借口帮助落实工作单位诈骗
临近招聘季,诈骗分子利用学生毕业就业难,吹嘘自己有关系,可以帮助落实工作单位,骗取学生及学生家属的介绍费,帮忙费等。
传销
由组织者或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付给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他们往往会把传销与直销等相互混淆,让当事人上当,再不断的灌输他们的思想,也就是所说的洗脑。他们以金字塔的形式不断发展下线并收取加入费,最初往往都是从最亲近的亲人,朋友入手,并不断延伸。
而针对大学生的传销诈骗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包装”,“诱惑”尽可能适合大学生的“口味”先用手段将人骗进去,限制自由,然后威胁、利诱,直到套出钱为止。
所以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拒绝传销。
更多案例让你提防无处不在的诈骗
案例1:刷单
某高校一学生收到一条手机推送信息,称刷单能拿佣金。事主主动添加对方微信后,对方将事主拉进一个微信群。该学生根据群内老师教的操作,先赚取了约200元。之后事主被对方继续诱导刷单,对方称完成三笔优质单后会将三笔本金返还到其银行卡内。事主先后刷单5.1万元,一直未收到返还现金时才发现被骗。
案例2:兼职
“码商”一种出现在中国高校里的新型校园兼职,学生用自己的微信或者支付宝收款码帮不法分子收钱然后将钱转给不法分子,不法分子会按比例返现给学生,但不多久,学生的移动支付就会被封,警察也会找上学生。这是目前比校园贷和套路贷更可怕的一种黑产,参与者不仅会失去金融信用,个人征信也会被纳入银行系统,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案例3:假冒熟人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教育部门人员或机构工作人员,通过短信、QQ、微信等形式以诸如核对身份、卡账未还、家人遇难等理由引导操作进行转账;或冒充“遇困”老乡,以家乡话套近乎,博取同情;或冒充社会人士,吹嘘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宣称可以帮忙解决经济或工作上的困难为诱饵,骗取被害人的信任,骗取钱财后逃之夭夭。
案例4:轻信“中大奖”
某大学四年级学生谢某上网学习时,电脑弹出一个网页,称他在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节目场外QQ抽奖活动中抽中二等奖。他点击了该信息,并填写了自己的基本信息。
3天后,他接到一个陌生男子电话,对方称是法院的,因为谢某逾期没有领取抽奖活动的奖励,要将相关材料移交法院,对他提起诉讼。谢某惊吓之下,连问对方该怎么办。男子称,只要谢某领取奖金,他们就撤诉。男子要求他在工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支付保证金。随后,谢某按照对方要求连续多次转账近6万元。
案例5: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或伪造形式以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冒充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招嫖等各种形式进行诈骗。
大学生如何预防校园诈骗
•增强自身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等心理;在互联网上交友要比现实社会交友更加谨慎,深度交友务必当面核实对方身份,当素未谋面的网友忽然提及财物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被甜言蜜语冲昏头脑。
•要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加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重视网络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
•要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加强防范意识,识别出网络中的诈骗陷阱。
•发现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对不清楚的事宜及时与班主任老师,及家长沟通寻求帮助。
•若掉入不法分子所设的诈骗陷阱,要沉着冷静,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收到好友或是亲友等“熟人”发来要求转账消息时,一定要拨打对方电话进行核实。在聊天中如涉及汇款,一定要谨慎,以防钱财两空。
•不轻易在网站上注册和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当在官方平台进行买卖交易时,不要轻易相信第三方个人买家或卖家。同时不轻易点击或扫取陌生人发的网页链接和二维码。
•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充分认识网络不良借贷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积极学习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远离不良网贷行为。
青涩并不代表无知
单纯也并不意味着愚蠢
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
做事之前一定要三思
不要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绝境
倘若我们真的不幸上当受骗
一定要及时和家长老师沟通
共同商量最优解决办法
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由衷希望
每位同学的大学时光
都是充满阳光和美好的